木铎金声,韵绕山河!“四有”好老师启航计划毕业生回访
北京师范大学“四有”好老师启航计划设立于2020年,旨在引导北师大学子以“四有”好老师精神为引领,毕业后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投身教育事业,扎根基层一线,到基础教育不均衡的地区、到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让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木铎金声,滋兰树蕙。一颗颗教育理想的种子在北师大校园种下,发芽开花,茁壮生长,六月的风一吹,师大学子像蒲公英一样飘散到天南海北,落地生根,哺育灌溉新的花苗。木铎声悠悠回荡于神州大地,从首都到边疆,北师大启航计划毕业生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青春年华在基础教育一线绽放。
2020年5月,光明日报报道《北师大设立“四有”好老师启航计划》
并专访校党委书记程建平
一、到一线去,到基层去
对于启航计划第一届入选生吉莉来说,这个选择做得意外又果断,“当时大概是快毕业的时候,我是在启航计划招募最后一天才报名的,没想到通过了,其实还挺意外的。我很荣幸能够成为启航计划的一分子,因为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项目,它鼓励我们到基层去工作。”现在,她已经在辽宁省北镇市高级中学工作了三年,是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
在陕西省安康市安康中学高新分校担任历史教师的魏湘洁至今仍记得,英语成绩在家乡算得上优秀的她,在大一入学时被分到C班的经历。出身陕西省安康市的她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国家不同地区的教育发展是有参差的,学生间的水平也存在着差距,这使她想要为教育平衡做出自己的贡献。临近毕业时,尽管能够去西安市担任教师或是去做非教学的工作,思考许久后她还是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试一试,“难道要让西部教育现状真的这样代际传递下去吗?”
当然,她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学生的基础差,为了学习成绩可能忽略了素质教育,学校固有的管理体制还有待完善。“一个老师能改变多少人?我一辈子能教多少个学生?但是哪怕有一个学生走出去了,就实现了我的理想。只要抱着这样的期待,我就还能坚持下去。”魏湘洁说。
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首批新生入学合影
二、薪火相传,青年力量
从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变也是成长的过程。
感恩于昔日老师们无微不至的爱与帮助,白媛媛也决定要接过教育事业的担子,将从教信念传承下去。本科期间,除了本专业课程,她还修读了教育学的辅修学位。在贺兰县第一中学任政治教师以后,白媛媛感觉自己的责任更重了,相比在校实习,如今要对学生们的三年乃至更长远的人生负责,她说:“我希望贯彻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中启发学生以思考为主,多引导他们想象和规划自己的未来,而非眼里只有作业。”
白媛媛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
在甘肃省临洮县第二中学担任班主任的张昕昳同样在成为教师的路上完成了心理的蜕变。课堂时间有限,而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客观差距,这打破了她理想中面面俱到的完美课堂,也让她重新思考自己习得的教学知识如何同实际学情相结合。既要注重知识内容的讲解,又要避免一味地“填鸭式教育”,张昕昳逐步把握了平衡二者的诀窍,昔日大学老师传授的字字句句成为贯穿今日课堂的线索,穿越时空给西北大地上的孩子洒下滋润的甘霖。
张欣昳在讲课
除了知识的传递,对学生的关怀之心亦是从教者代代相传的宝物。毛佳现任职于宁夏吴忠市教育局所属学校,从新手老师到如今能流畅完成教学的熟手,她克服了最初站上讲台时的胆怯心理,也越来越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学会了怎样成为让学生信服的老师。“如果你课讲得不好,你对学生再好,他们打心眼里也是不服你的,因为你对于他们没有帮助”,意识到这一点后,毛佳一方面向本校经验丰富的老师寻求建议,结合自己在网上看到的教学方法技巧,努力精进讲课水平;另一方面因材施教,顺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分别进行引导,尽最大努力成为“对他们有帮助的人”,以激发学生的内生学习动力。“这种帮助不是说有人不认真听课,就把他叫过来训斥一顿——这肯定是行不通的,老师要做的是了解学生,去发掘他们不认真的真正原因,再加以疏导”,这是毛佳从教后总结的教学经验,亦是她对孩子们真切的关爱之心的体现。
毛佳在讲课
从被教育者到教育者,树人之路任重而道远,踏着前辈们的脚印,新一代青年继续披荆斩棘,以汗水与泪水为锄,在偏远之地试图耕种出甜美的果实。“‘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一直在学习,学习如何成为一位好老师。” 张昕昳如此说道,这也是他们共同的心声。
三、爬坡过坎,保持热情
启航计划毕业生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遇见挑战,积极应对迎面而来的困难。
李逸轩热爱语文教学,作为公费师范生,毕业后他如愿来到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教育体育局下属中学任教。新老师上任,家长的质疑和不配合立刻给了他一个“下马威”。李逸轩没有退缩,反而埋头苦干,将新的教育理念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这是一针强心剂,也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反映在考试上,即是学习成绩的提升。“学生回家把教学情况反馈给家长,自然就渐渐赢得了家长的支持信任”,现在说起来,李逸轩的言语云淡风轻,“家长”这座成功翻越过了的高山成为了他教学生涯中的第一座里程碑。
李逸轩在讲课
与李逸轩不同,魏湘洁遇到的挑战,则来自学生和自己。现在的她常常反思刚加入工作的自己责任心过强,以至于演变成对学生的控制欲和过高的期待。任教第一年时的期中考试,她被评为年级上最受欢迎老师的同时,班里的历史成绩平均分却位列全年级倒数第一。魏湘洁不理解严格的纪律要求和用心用情的教学为什么会换来这样的结果,最后让她走出痛苦的,是本科时老师教给她的人生态度:要树立一个很高的要求,但不一定要强迫学生达到。“求乎上,取乎中,我把我能做的做好了,剩下的还得靠他们自己”,同时她也意识到,稳定的情绪是成为合格教师的必要品质。站在讲台上,她便是孩子们在学校的依靠之一,压力再大,她也会坦然担下,继续带学生往前走。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利用假期进行支教
而如何管理好一个班级,或许是对所有新手教师的考验,姚远对此深有感触。他在甘肃省秦安县第一中学教授地理,刚开始带班时,最大的感受就是经验不足,“很多事情都不知道怎么处理”。姚远便去向资深班主任虚心求教,一方面是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学习他们对待学生的态度。与魏湘洁感受相同,面对一些管理问题,他时常感到无从下手,找不到切入点,自己的付出在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好的成效,一些如“我做的事情有意义吗?”的疑问萦绕在他的心头,又消散于其他班主任的柔声细语之中。教学遇到的阻力如果是一根铁杵,耐心便是磨刀石,千万次锤炼后,总能得到一根刺破师生隔阂的绣花针。如今的姚远目标明晰,他决定在实践中慢慢提升自我,培养起和学生的默契。
姚远在讲课
困难磨平了璞玉粗糙的表皮,却更凸显这些毕业生们闪光透亮的赤诚之心。进入社会之后,种种烦杂的事务都在消磨他们的精力,李逸轩尝试提高钝感力,以顺其自然的心态对待教学之外的事情,专注于自己的教育事业。魏湘洁对教育管理体制的优化改革持乐观态度,在此之前,她会继续尽己所能地为学生们提供好的教育,帮助他们改变命运。“不要失掉一开始的热情”,青年教师的信念如青竹般挺立,千磨万击还坚韧。
四、“耐心” “克制”“平和”
在一线教学中,启航计划毕业生们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调整心态,积攒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现任青海省海东市第二中学高中物理教师的马忠武从教已有两年之久,乘着启航计划这艘大船,他主动顺着教育扶贫的流向,来到了这青海省的一角。回顾课堂上的四年,马忠武觉得有两个实践经验对于从事基层教育的教师尤其重要:一是调整个人心态,二是提升教学技能。
北京师范大学“启航计划”2023届赴基层任教毕业生岗前公益培训活动现场照片
“学生的基础很差,有一点超乎想象”,刚开始教学,他便发现有些学生连初中最基本的物理常识都不知道。造成此种状况的原因很多,除却该地区教育资源的短缺之外,按成绩分班的制度也使得各班学生水平差距拉大,而马忠武负责的班级往往就是总体水平较差的班级。作为北师大毕业生,他最开始想象中的学生大约是普通中学的水平,但在实际教学中,抽象的教育困境以更棘手的具体问题呈现在他面前:他必须把大部分学生当成对待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物理教育的人一样去对待。采用科普的方式,慢慢地让物理知识渗透进学生的认知里——马忠武不再急切地期望每一个学生都听懂自己教授的东西,转而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打牢基础。
要完成这一任务,不仅需要调整好心态,更需要精进教学的方式方法。从课前导入到课后总结,马忠武因材施教,随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流程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耐心是他的教鞭,平和是他的粉笔,克制是他的准绳,北师大是支持他前进的港湾,任教的中学则是他细心呵护的绿洲,马忠武在一次次的课堂实践中武装自己,勉力开拓着一片片教育“荒地”。“要讲对学生有意义的东西,而不是自己想讲的东西”,这是马忠武现在的想法。
五、一生师大人
在启航计划的长远征程中,北师大学子始终发扬母校传统,秉承母校精神,做一个不负母校不负初心的人。
王艺颖至今还留存着一本厚厚的笔记,里面是她本科时期在校内听讲座时做的记录,如今也成为她在北京宽高四子王实验学校(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的教学内容之一,其中傅伯杰院士讲述的“地理学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和“神奇土壤在哪里”最令王艺颖印象深刻,她将其中贴近生活的部分以视频的方式直接展现给学生,偏理论的高深内容则内化后体现在备课过程中。“本科时期,北师大的许多老师给了我很好的示范,他们严谨的治学精神启发了我”,从老师身上习得的引发学生兴趣和传授知识的技巧如今又运用在自己的学生身上,王艺颖践行着终身学习的目标,心中满溢自豪。
王艺颖与同学们交流
李逸轩从北师大带走的,则是一份手赠玫瑰的余香。大三那年,他选修了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郑国民老师开设的“语文课程改革”一课,郑老师高屋建瓴的阐释给他指明了未来从教的方向,长者的亲切关怀则给了他改变自己的勇气。“我以前很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李逸轩回忆道,“在课上,我回答了郑老师的一个问题,他不仅表扬了我,还跟我握了一下手”,那个瞬间被李逸轩铭记在心,他也因此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并从此建立起自信心。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也成为了赠人玫瑰之人,希望以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的行为,激励他们变成更好的人,这既是对教师这份职业的敬重之心,亦是令他欣慰的“余香”。
魏湘洁同样在自己的大学老师身上习得了为人处事的道理。大一刚进校,她便在课堂上听到了“博我以文,约我以礼”,随着专业课学习的深入,她也越发懂得短短八字后深厚的力量。三尺讲台上,言语交谈间,老师们以宏观的视野梳理知识,以较高的标准督促她改进论文,此种言传身教成为魏湘洁大学记忆里抹不去的鲜艳色彩,而其中最令她印象深刻的一笔,是凌文超老师。
大二那年,凌老师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来北师大任教,她是第一批选课的学生,有一个细节她始终记得:凌老师每次上课之前,都会提前到教室测试上课用的U盘读写是否正常。当时选课的人数并不多,凌老师却从不敷衍了事,相反,他更加注重每个人的反应,一旦学生表示疑惑,他便在课上解答,并围绕问题深入剖析。后来魏湘洁和同学邀请他做项目导师,学习指导过程中也时刻感受到其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他面对我们,永远抱以极佳的耐心和极高的要求,还给我们牵线搭桥,争取到了和北大老师交流的机会”,项目最后完成得磕磕绊绊,但魏湘洁依然十分珍惜那段经历,凌老师的治学方法和教学态度,以及对待学生严厉而关爱的相处模式,都成为她学习的对象,在她的教学事业遭遇瓶颈之时点亮了一盏驱散困惑的明灯。“我在本科阶段碰到了好几位这样的老师,他们让我对‘当老师’这一选择有了美好的遐想。虽然说在实际工作当中充满了鸡毛蒜皮的烦恼,但是这些精神上的寄托一直存在着。”魏湘洁动情地说道。 “借得大江千斛水,研为翰墨颂师恩”,师教的大江,于千年之前发源并流淌至今,又从北京师范大学奔腾向祖国各地,莘莘学子缘溪而行,受老师浇灌之恩,亦报涌泉于偏远之地,深山之乡。“践行校训精神,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到基础教育不均衡的地区、到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让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在北师大设立启航计划之初,这样的话语便被以宣誓的姿态写下,如今航程中的“水手”们不负众望,那激荡的浪花中,可见他们奔跑的身影,以及日益增加的孩子们的笑颜。
程建平为北师大2023年“四有”好老师启航计划
入选毕业生代表讲思政课
六、扎根基层,绽放青春
身处基层教育的一线,启航教育的毕业生们有千般收获,也有万种思绪。
在吉莉的心里,启航计划是一个意义非凡的项目。相比起一线城市,她任教的县级高中的教育资源明显短缺,这一点反映在教材改革推进上格外明显。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部编版教材中涉及课外阅读等的拓展部分比重加大了,吉莉心里无比希望能够利用好新教材来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素养,但事实是学校无法提供除白板之外更多的多媒体设备,学生本身的语言素养也无法支持活动取得应有的成效。
“教材改革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现阶段学生的眼界有限,学校的教育资源也跟不上,他们与其地区的重点中学的差距其实在拉大”,提到这,吉莉难掩无奈,这是基层教育的短板,一时难以补齐,但她也正是为此而来。吉莉尽己所能学习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来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帮助她们扩大知识的视野范围,“学生们现在普遍喜欢我的课,也算是有所成效了”,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虽然艰难,但这条路还得走下去。
王艺颖考虑更多的也是怎么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学多精进一分,学生们通过学习走出去看看的机会就多一分。为此,她总找机会和有经验的老教师交流,尽力避免犯新老师工作时容易犯的错。自己一个人备课的时候,常常会刷题,被问到为什么这么做时,王艺颖回答:“在应试教育还是占主流的背景下,作为老师,我要负责帮助学生筛选题目,找出合适的基础题和提高题,这是帮他们准备学习资源,也是保证我对教学知识的掌握足够精准。”
现任职于青海省海东市第一中学的宋景根早已熟悉自己的工作生活环境。青海省是他的老家,决定报考公费生的时候,他坦言:“没考虑那么多,觉得自己分数够,毕业后也有个稳定的工作,就这么决定了”。故乡在宋景根心里是一个教育水平总体相对落后的地方,省状元里不乏有一些是曾在外省接受过教育的,但是近些年总体状况一直在向好改变。今年,他所在的学校有一个学生考了650分,全省排名第五,这已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作为基层教师,宋景根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他晚上都住在学校,守着住校生们自习,贫瘠的土地上更难开出娇艳的花,他愿意做夜里的掌灯人,哪怕只是一点温暖的光,或许也能帮助认真的孩子们提升一些成绩。
北京师范大学首届“四有”好老师启航计划校友职后培训开班仪式
在他们的选择中,启航计划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于吉莉和王艺颖来说,它是机遇。学校校友会秉持“扶上马、送一程,服务终身”的校友工作理念,通过实施校友成长支持计划,聚焦职后能力提升,为他们离校后的成长“护航”。通过各种学习平台和帮扶模式,教育界专家和前辈们的培训、讲座、授课抚平了她们心中的不安,以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丰满她们的羽翼,消弭了从学校到任教地之间的遥远距离。对宋景根来说,它是保障,学校设立了“‘四有’好老师启航计划基金”,他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帮助,这一举措也帮助许多援助偏远地区的毕业生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被问及有什么给有志于从教的本科生的建议时,他们的回答则不约而同强调了两点:一是要坚定信心,明确自己的目标所在,做好迎接一切挑战的心理准备;二是要脚踏实地,认真对待专业课程,多练习来提升授课技巧。
-bnuweixin-
图文来源:校友总会
排版: 李佳桐
责任编辑:张晗瑄
投稿/加入我们:xwzx@bnu.edu.cn